內湖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兩句話窺知一二:「從船運變捷運」、「從農業變高科技業」。民國57年台北縣內湖鄉正式改為台北市內湖區,內湖區位居台北市邊陲,發展比較落後,當時內湖區的人口只有4萬人左右(現在26萬人左右),居民大都以農業為主,是個典型的鄉村面貌,後來漸漸形成「北勢湖老街」和「港墘老街」,其中又以北勢湖老街為內湖區最繁榮地區,也與內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北勢湖老街居民的生活型態與其他內湖區不大一樣,他們善用了基隆河的資源,大多數居民以磚瓦產業的經營者或從業工人居多,所生產的相關產品可藉由基隆河方便的運輸,所以「北勢湖渡船頭」就成了這邊重要發展的建設,這些人收入比其他從事農業的居民收入穩定且優渥,所以每到了廟中有盛大的法事總是殺豬宰羊,好不熱鬧,而整個舊西湖里包括現在的大灣北段、內科西湖段因為住民很少,所以宗教或生活都是以北勢湖老街為重心。

但是隨著基隆河的截彎取直,渡船頭不見了,老街不見了,連曾經是宗教信仰中心的承天宮也暫時遷移到山坡上,這些傳統的人文、地理風貌在現在完全嗅不出任何的舊氣息,但是依我們的觀察,內湖發展才正要開始,近幾年的新住宅、新建設、內湖科技園區甚至像美麗華購物中心等建設,發展的速度讓人無法想像,如果沒有及時為他留下紀錄,未來這邊只有科技沒有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