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孑遺--櫻花鉤吻鮭

 

回顧與前瞻--3

繪製者:陳品君.張雅婷.許芳慈.簡嘉宏.廖健評

Ø冰河時期

冰雪堆積在山上,隨著重力作用而下滑,慢慢的累積在山谷間形成厚厚的冰層,就像河流一樣,稱為冰河。冰河每年移動的速度只有幾十公尺,用肉眼無法看出。冰河也會後退,但其實是冰河前端的冰雪融化消失,而不是真正的後退。

在宜蘭太平山加羅湖群發現一個可能是很少見的「泥炭沼澤」,是本島僅有一處泥炭沼澤,泥炭沼澤主要分布在芬蘭、加拿大、愛爾蘭等溫帶地區,也是冰河撤退時遺留下來的特殊地形,約占全世界面積的3%,是許多特殊、稀有物種賴以維生的地區。

當冰河時期來臨時,會發生明顯的氣溫降低,高山的森林線下降;還有亞熱帶地區的南移,使得冷熱大氣團的交接位置南移,造成氣候改變;以及明顯的海平面下降而將陸地的面積增加。

Ø冰河遺跡

雪山圈谷擦痕、活化石珍貴台灣杉、臺灣高山小黃鼠狼和櫻花鉤吻鮭等都是有冰河遺跡的證據。地球上最早的一次大冰河期是發生在約23億年前,而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一萬八千年前,當時的海平面降到我們現在的大陸斜坡邊緣,那就是目前我們所說的大陸棚,也是當時的冰河遺跡。

Ø櫻花鉤吻鮭

櫻花鉤吻鮭牠的身體側扁形狀像紡綞形。公魚下巴有明顯的彎曲成鉤狀。背鰭部位後面一點有一小脂鰭,背部是青綠色,腹部是銀白色。側線上具有8∼12個黑褐色橢圓形橫斑,側線上方有11∼31個小黑點。牠的生態習性是喜歡活躍在清澈冰冷的水域,主要棲息在高山森林溪流的深潭和攔砂壩下方的深潭中。是肉食性的魚類。只適合生存在18℃以下水域。主要是吃蜉蝣、石蠅、石蠶、搖蚊等水生昆蟲或跌落水面之陸生昆蟲。每年的十月初到十一月底為牠的繁殖季節。生產繁殖時游到淺水域中,開始選擇適合的地方、求偶、配對、產卵等系列的生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