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面山踏查--秋冬篇

活動名稱:金面山踏查--秋冬篇

目的:配合本校本位課程--生態教育之體驗活動,事前由自然領域老師協商規劃踏查路線,邀請專業講師現場解說,以使所有成員能對社區環境有更多更深的體驗,同時也將本次踏查解說內容彙整公告於網頁上,以使資訊更為流通。

參加對象:校長、自然領域成員

活動時間:92.11.19週三下午

活動地點:金面山

課程設計者:林玉琴老師

活動流程:1.由自然領域成員規劃路線。

                    2.邀請專業講師現場解說。

                    3.彙整資料公告網頁上。

成果敘述:透過專業的現場解說,讓所有成員從生態的角度體驗這個熟悉的社區環境,期盼有不同於一般的健行活動,同時也能將這樣的生態體驗帶入教學中(拾起地面朵朵掉落的花朵和紅葉,和地面的小石塊組成一幅美麗的大自然之畫)。

實施心得感想:秋高氣爽的季節,踏查社區環境,除了參與者本身的體驗之外,全程錄音、紀錄、拍照,是由多位老師分工合作,才能使本次的踏查活動留下比較仔細的解說文稿,同時解說稿公告於網頁上,希望能讓更多的社區民眾也有不同面向的體認。

 

金面山踏查解說內容

2003.11.19

第一站:樟樹

樹葉的生命通常不會超過一年的壽命,有些樹葉要掉落之前會變色,但不一定是隨著季節的改變而變色,而是代表那片葉子已經老了,不分季節而掉落下來。

北部的郊山較有山林之感,有漫步在林中,而中南部的郊山,大多已經開發成為果園、檳榔園、茶園、菜園。內湖的山區植物和東北季風有相當的關係,東北季風大約從這個月開始,一直吹到隔年的二三月間,當東北季風開始盛行時,天氣就變得較冷,比較潮濕,因此在山頭所見到的植群,必須能夠適應東北季風的風強濕冷氣候條件,才能生存下去,我們所在的位置為背風面,越過剪刀石,另一面即為迎風面,但無論是位在迎風或背風的植物都會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大多長不高。

我們所在位置所見到的樹木還算高大,但越往高處樹的高度就會降低長得較矮 (文郁老師撥弄樟樹果實,陣陣香氣撲鼻而來) 葉子比較厚,呈現革質,才足以抵擋東北季風的吹襲,又濕又冷的氣候條件,對於喜愛乾燥、炎熱環境的植物不適合生存在此地。此地原屬於天然林地,但早期仍有人工造林,以相思樹為主,大約民國四、五十年代所種植的,此為經濟樹種,可用於薪炭材(所有製成薪炭材的樹種中,相思樹的價錢最高),相思樹源自於南部地區較為炎熱的樹種,屬於陽性樹種,在樹下不容易發現林下小苗,因此相思樹林(右圖)在此地比較無法自然更新,待相思樹老死之後,原生種的植物即會取代人工造林的相思樹。

大約在五、六年前曾在前面一處發生火災,我們可藉此機會觀察到森林演替的先驅樹種(大多為陽性樹種)。所在位置的大樟樹大約有百年的歲月吧!樟樹也為經濟樹種,早期台灣從樟樹提煉出樟腦油,製成樟腦丸,早期北部的森林中到處都是樟樹林,但現今都已經砍伐掉了。

江某(正在開花 右圖),和澳洲鴨腳木都為五加科植物,為掌狀複葉,大多是從總葉柄脫落,葉柄半包莖為五加科的特徵之一,樹幹橫切面可見白色髓心(並非中空),為破壞地的先驅樹種(陽性樹種),因有較強的日照,葉子會大大的,樹木的生長速度會很快,因此樹幹會有骨質疏鬆症材質較容易弄斷掉,民間利用其特性:生長快速、材質輕、容易斷、較脆弱,製成消耗性的用品(用了即丟),如冰棒棍、火柴棒、醫生用的壓舌棒。

大王椰子鬚根多,不易被颱風吹倒。椰子樹並沒有年輪,可從樹幹的樹葉脫落痕跡來計算出來。

大花咸豐草,低海拔大多為此外來種,大小花的分辨以白色的舌狀花(不孕花)大小來區分,果實為瘦果,有倒鉤刺。

許多重瓣花都為人工改良,將雄蕊改良為花瓣。

 

第二站:白毛臭牡丹

白毛臭牡丹,馬鞭草科植物(右圖),搓揉葉子會發出臭味,葉背有毛,枝條也有白毛,葉子對生,花有香氣,足以吸引昆蟲,果實深紫色,種子在向陽地比較容易發芽,為原生種,為重要的蜜源植物;有一姊妹花為『臭娘子』。

白背芒,葉背較白;五節芒是在農曆端午節(五月節)左右開花,而陽明山區賞芒最佳時節為十一月時,所以並非五節芒,而是白背芒。五節芒較為粗狀,從前蓋房子是以五節芒為建材當牆壁,但就地取材的話,本地會以白背芒為主,作為覆蓋草屋的屋頂,而中部以五節芒為主,

蒲桃,性喜溪溝旁,葉子對生、葉脈『閉鎖脈』,這是桃金嬢科野外辨識的特徵,又名香果,和蓮霧非常相似,雄蕊密密麻麻非常多,結果時也很相似,花萼宿存、可見柱頭,果色沒有蓮霧那麼紅,也較為小顆,松鼠超愛,葉子並沒有特別的氣味,但蓮霧有。

 

第三站:大頭茶

大頭茶(正在開花掉滿地),葉子厚,革質,外形和蒲桃有些相似(右圖),但葉子不是對生,茶花植物,為合瓣花 (玫瑰花為離瓣花) ,因為花瓣不是一枚一枚掉落,而是一起掉落,雄蕊為吸引小昆蟲吸蜜,故花落了,表示已傳播花粉了,雌蕊留在樹上結果,果實為蒴果,成熟後會自動開裂。植物的果實若為紅色多汁,較能吸引動物來吃,可以靠動物傳播,但大頭茶並非此類,它的種子有翅膀,靠風傳播(因此不會選擇在山谷底下生長,以免種子吹不了遠處落在母樹之下,彼此競爭營養),又稱為『風衝植物』,在山區,稜線上的風最為強勁,很適合他們的生長,當然也能幫助大頭茶帶翅的種子,隨風飄散到遠處。

燈稱花,白色小花,又名萬點金,因為在莖上有一點一點白白的斑點,青草茶中的一味,涼性藥草,單味食用會拉肚子。

雀榕,單葉易聚集在枝條頂端上,桑科榕屬多有乳汁,纏勒植物,又名鳥榕,鳥喜食,雀榕種子就隨鳥到處散播,若鳥糞排放在一棵植物樹幹上,待雀榕種子發芽後,迅速成長,向上長出莖葉,向下沿著樹幹長出纏勒性的氣生根,會和宿主互相競爭養分和陽光,待雀榕長高長壯後,粗壯密集的氣生根,便會將原來的宿主植物包覆纏勒,最後終於將其勒殺而死,宿主的地盤便被雀榕取而代之。

 

第四站:三角鼈

三腳鼈,三出複葉,氣味有點刺鼻(似橘子),芸香科植物,為鳳蝶幼蟲食草(右1圖)。

大青,馬鞭草科(右2圖),恰見天蛾的幼蟲三隻(蝶的幼蟲尾部不會有往上突起物)。陽明山的藍染,是利用『馬藍』(爵床科) (於三百多年前葡萄牙人引進台灣的植物)做成染劑的原料,所製成的染料稱為『大青』,而植物名為大青,本身也可做成染劑,但效果不佳,清洗過後容易退色(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植物均可做成染劑,但穩定性是最為重要的選擇條件)

南嶺蕘花,紅紅的果實(右1圖),花白綠色。

猴板凳,似香菇為蕈類植物(右2圖),假藥靈芝。

 

第五站:芒萁

芒萁,蕨類植物(右1圖),不開花植物,以孢子繁殖,其葉柄長,可運用在藤編上,刷鍋子者,較常使用海金沙。芒萁為『假二叉分歧』,兩兩相對處,有一休眠芽,預備環境不適於生存時,可從休眠芽再長出新植株(二叉分歧者有雙扇蕨、松葉蕨) ,芒萁為強勢植物,因其枝條可以無限繁殖,只要有芒萁生長的地方,很快的一整片原有的植物會被芒萁覆蓋在底下,日照不足的情況下,其他植物種子無法發芽,由芒萁取代原有的植物群,因此很容易看見一整片的生長方式(也有可能只是由一株芒萁所拓展出這樣的版圖)

烏毛蕨,其特徵:一回羽狀複葉(右2圖);小葉沒有小葉柄,而是一半葉片基部連接總葉柄,一半沒有連接總柄;靠近總柄基部的小葉片會退化成小耳朵。孢子囊群著生在小葉片背面中肋兩邊。

紅子莢迷,葉片對生,果實紅,冷冬科植物。

透翅天蛾,利用似吸管的口器吸花蜜,有人誤以為蜂鳥(用喙吸蜜),可定點飛行,每秒可振動六十次。

筆羅子,清風藤科,大綠弄蝶食草,五月開花。

小葉樹杞,葉緣波浪狀,葉片較展開(右3圖)。

密花五月,大戟科,未成熟的果實成串,果色透明像嬰兒的眼淚。

繖花藤,蔓藤植物,果實橘紅色,酷似ET頭,繖形花序開白花,茜草科(右圖)。

 

第六戰:山桕

山桕,老葉會變紅,秋天也會整棵樹都轉紅(右圖),然後落光,光禿禿過冬,大戟科,在葉柄處有兩個腺點(好似戴眼鏡),在低海拔山區,一年四季都能撿到掉落的紅葉當中,其中葉片與葉柄交接處有兩個腺點就是山桕,它的樹幹上有長了許多瘤狀物,這是樹幹上長出的枝條脫落後所留下來的痕跡,在今年夏天有長吻白臘蟬大發生,喜歡吸食山桕的樹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