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體能活動課程之規劃與實施

∼以臺北市西湖國小一年級為例

游孟玲、陳毓芳、丁淑妙、曾雪能

摘  要

        運動能增強抵抗力,促進身體健康。本校一年級老師觀察新生剛入學的體能表現,深感學生運動量之不足,於是開始規劃「基本體能活動課程」,利用彈性課和晨光時間來實施教學。彈性課採協同教學模式,由專家教師帶領各班老師同時進行三個班的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發展「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手的操控能力」;晨光課則由各班老師進行彈性課活動的複習和基本運動的教學。期望學生逐漸從「能力探索」、「能力發展」到「能力精熟」的階段活動中,感受到自我體能的表現,並在遊戲中激發身體活動的潛能。課程實施後發現,此課程難度適當,能提昇基本體能,學生也很喜歡這種遊戲化的體能活動課。

關鍵字:體能活動、體適能、協同教學

   

「健康的身體」是學生從事各項學習活動的基礎,而「正確和規律的運動」則是促進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本校的願景「健康、主動、尊重、宏觀」亦將健康列為首要。回顧八十二年版課程標準,低年級每週編排兩節體育課和兩節道德與健康課,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本校低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以領域學習節數20節的10﹪下限編排,每週編排兩節健體課,但此兩節課中,同時包含了健康知性課程與體育教學,也就是每週大約只剩下不到兩節課的時間能到教室外做運動,這樣的活動量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說著實不夠!

        九十三學年度九月小一新鮮人入學了,老師們利用晨光時間讓學生跑跑操場,200公尺的操場,大概有半數的小朋友跑了半圈就用走的,還直喊「好累!跑不動!」。接著,體育表演會中,小一要擔綱大會舞的表演,練習時,發現小朋友們簡單的基本動作有待加強,多數小朋友手伸不直,腰也彎不下……。

        基於上述現象,學年老師有感於體能活動的重要,向本校對幼童遊戲化體能活動曾有深入研究的體育組長老師請益,決定著手計畫進行一年級的基本體能活動課程。何謂「基本體能活動課程」呢?人類本身便具有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例如:協調性、柔軟性、爆發力、速度、平衡感、耐力……等,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活動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經常從事某項活動,那麼與其相關的基本能力就獲得開發;身體基本活動能力佳者,其從事一般工作較不易疲勞,也更有餘力從事其他活動。因此,「基本體能活動課程」其實就是一套能激發小朋友身體各項基本活動能力的課程

除了科任老師每週原有的兩節健體領域教學之外,級任老師另外用了兩節課來進行「基本體能活動課程」。我們將其安排在彈性課實施,以落實學校本位課程,呼應「健康」願景;也利用晨光時間增加小朋友體能活動的時間。而傳統的國小體適能教學大多依照標準化的技術訓練來提升學生體能,學生較易感到無趣,進而缺乏學習的動機(張素雅,民82),有鑑於此,我們在「基本體能活動課程」中,設計了許多遊戲化的活動,期望學生從中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進而喜歡運動並提昇身體的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