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環境--珍古德與黑猩猩

 

生物多樣性--6

繪製者:沈奕彤.陳思妤.余莉婷.許佑維.黃致超.楊哲威

Ø珍古德

珍古德博士是國際知名的生態保育專家,一輩子研究黑猩猩,她是一位毅然離開試驗室,走入大自然去觀察自然生態的學者,也是黑猩猩最忠實的朋友,在叢林中仔細觀察黑猩猩的生活習慣與動態三十年,她發現黑猩猩是肉食動物,會使用工具,並且捕捉白蟻,牠們有地盤的觀念,可以用手語溝通,牠們也像人類一樣,在相互鬥爭中,有大規模的屠殺。牠們行為好像人類的小孩,具有人類模糊的意識行為。科學家也證明黑猩猩的DNA基因與人類有百分之九十八重複,證實珍古德的觀察相當正確,珍古德也發現黑猩猩有家庭的倫理觀念,如果父母雙亡,大姐會負起教導弟妹的責任,在一次試驗中,發現黑猩猩也會用計使詐,她把香蕉放在桶子內,一群黑猩猩前來,在大家還沒有發現前,一隻已發現的黑猩猩會把大家帶到別的地方去,自己再悄悄地回來吃香蕉,並把剩餘的香蕉藏起來。一九九六及九七年,珍古德兩次訪問台灣,感受到台灣人民的熱備及保育觀念,在她的支持,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成立了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站上國際舞台,增加了台灣的透明度。這個社團受到政府高層的重視。

Ø黑猩猩及其生活環境

黑猩猩是在所有動物中,長的最人模人樣,也是最聰明的一隻。他的家住在非洲赤道林地之間,體型是靈長類中的第三大猿,在他前面的是金剛猩猩及紅毛猩猩。小黑猩猩在發育初期,智力的發長與人類的嬰兒相近,甚至哩!還要再快一點!他們記憶力強,還能辨認顏色。以前,曾有科學家做過實驗,他們在天花板上掛了一串香蕉,又在地面上放了些硬紙箱;黑猩猩為了吃到半空中的香蕉,終於想出了好辦法,利用堆積木的方式,疊高紙箱,取得香蕉。真的是很聰明!還有啊!黑猩猩有一雙萬能的手,也令人十分的羨慕,每回當夜晚睡覺前,他會在樹上,利用樹枝為自己建造一個安樂窩,使自己睡的十分舒適、安穩。也會修飾一根整齊的草莖,深入白蟻中巢中,引出白蟻來吃。他還會將樹葉用手、嘴柔嚼軟成像海綿般的水杯吸水來喝。而且黑猩猩們十分喜歡熱鬧,他是屬於群居性動物,多時可達到80多隻。會大方邀請同伴分享食物,會彼此理毛互相接吻。在興奮時,更會齊聲高叫,打架的情形卻很少發生。還有我要告訴你一個黑猩猩的小秘密,雌性的黑猩猩每五個星期,便會有一星期處在發情階段,發情的時候呢!他們的臀部就會既紅又腫。黑猩猩是一種十分溫馴的動物,他們彼此互相幫助,也會互相關照,如果連黑猩猩都能夠做到,那我深深相信:人類同胞們應該也能做到。

非洲雨林涵蓋37國家,沿著南緯5°及北緯10°間大西洋沿岸分布,剛果盆地向東延伸到山區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海岸地帶,大部分雨林已遭破壞。想要了解世界上熱帶雨林的潛在及實際分布面積是極端困難的事,但藉助空中照相、衛星照片及其他方法,粗估可能有1千6百萬平方公里。1988年底, 8百萬平方公里被砍伐掉或改變過,非洲半數熱帶雨林,美洲及非洲至少也喪失40%。累積起來已達世界75%密閉森林面積,幾乎占了世界森林面積26%。

      每年約有熱帶雨林面積的2.5%消失掉。依照這種速度,下個世紀雨林將僅剩下薩伊、亞馬遜及新幾內亞小部份及圭亞那高地。在這樣下去,黑猩猩居住地會逐漸減少,最後黑猩猩居住的地方可能也會消失!

Ø珍古德的保育推動—根與芽小組

珍古德說,他們唯一能幫助黑猩猩的是要先解決附近居民的生活問題,當人類自己的生活面臨困境時,是沒有辦法來考慮到動物的生存問題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先讓當地的居民瞭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和自然之間取得平衡是相當重要的。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孩子們教育的問題。我們必須去瞭解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政府的態度,政府在發展觀光事業時對環境生態有很大的傷害,我們都要重視及留意。

珍古德發起「根與芽」的志工小組,從學齡前的兒童到大學的學生都有參與,「根與芽」是教導年輕人在每個小組中要有三種活動方式,分別與動物、人類、環境有關,藉此教育年輕人如何在三種領域中,讓這世界有所改變,使所在環境更好。另外,每個「根與芽」小組所作的活動係根據年齡層、國家、文化的差異而作不同的計畫。年輕人是非常有精力的,透過活動教育的方式使他們能了解自身所處環境問題如何處理,化力量為行動,使自然環境一天比一天更好。

        珍古德不敢說在甘貝公園的保育工作是成功的,因為公園附近森林隨著當地政府的政策,把鄰近居民遷移他地,使得森林過度砍伐,這是非常不合乎自然法則的,而這些非洲特殊的問題。台灣如汐止水災問題,在中國大陸、美國也發生過,這都是過度砍伐,造成蓄水功能無法運作的原因。

         我們知道大地被破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貧窮的人民因為生計而砍伐森林,另一種是因經濟發展過度開發而破壞水土,造成土壤流失。甘貝國家公園之所以能保存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珍古德他們對黑猩猩的研究喚起了大家對黑猩猩的關心;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珍古德與當地民眾一起合作,想辦法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進而使當地民眾了解珍古德他們研究的最終目的。珍古德想任何一種保育,都必須讓當地的民眾能夠自發地了解保育的重要性,捨此任何一種保育工作都不可能做得長久,因此,我們的研究也努力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才使研究能夠繼續下去。

Ø保育及復育

當大家可以做得到不捕殺、不破壞動物的棲息地、不影響生態環境,我們的保育工作就能有所功效。較為困難的人工繁殖等的工作則交給復育專家,相信我們的生態環境能有所改善。而目前在臺灣的各類型保育團體有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稀有動物保護協會、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綠色和平組織、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台灣省雉類動物保育協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