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雕塑家--野柳

 

地形地貌--2

繪製者:潘虹伃.潘妍歡.黃靖哲.林奕涵.黃泰鈞

Ø地形景觀的形成

六百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推擠岩層,臺灣島因此而露出水面,也露出了野柳一帶的海岸。出現單面山:原來平躺在海面下的岩層,受到造山運動的擠壓,巨厚的岩層彎曲隆起,呈傾斜排列露出水面,形成一面平緩,另一面陡峭的單面山。出現海蝕平台:海水不斷地拍打海岸,海岸受波浪侵蝕後形成陡峭的崖,而留下和海平面幾乎同樣高度的平坦岩臺,稱為海蝕平臺。出現奇岩怪石:海蝕平臺在海水的長久侵蝕下,岩層不斷崩塌,平臺越來越擴大,奇岩怪石也因此逐漸被雕琢出來。形成現在的面貌:造山運動不停地作用,地殼不斷地上升,將整個野柳風景區抬高好幾公尺,海面下的海蝕平臺和各種奇岩怪石便都露出水面,形成現在的面貌。

Ø平整的豆腐岩

在小野柳海岸的南側及北側的海蝕平台岩石上,是觀察豆腐岩景觀的良好地區。這些一塊塊的岩石為何被稱為豆腐岩?主要的原因是是從遠處觀賞這些岩石,就像是一塊塊被切割得非常平整的豆腐,故稱「豆腐岩」。 豆腐岩是發育在砂岩層的上方,原本平整的砂岩層,在地底下淺處接近地表的地方,受到擠壓而形成兩組近似垂直的節理破裂面。這些受節理切割的砂岩層後來受到海水的侵蝕,侵蝕作用便沿著較弱的節理面發育,不斷的向下挖蝕,久而久之於是形成如此奇特的豆腐岩景觀。豆腐岩的形成與節理的交角及海水的侵蝕有絕對的關連性,然而發育成兩組近似垂直的節理相交是非常難得的機率,這就是為什麼豆腐岩是奇特景觀並需要好好珍惜的原因。

Ø高貴優雅的女王頭

國際知名的台北縣萬里鄉野柳風景區蕈狀岩「女王頭」,受到自然風化影響,地質學家推估可能再過20年,就有斷頭危機;台北縣政府為了延長女王頭壽命,一度試辦「蕈狀岩風化問題處理」試驗,確認藥劑使用可減緩風化速度,但是否全部噴藥仍未定論,目前只有禁止民眾與「女王頭」接觸。因為地殼繼續上升,將蕈狀石抬離水面,此時海水對蕈狀石的直接侵蝕力減弱了,由空氣中的濕鹽分,開時進行風化作用,於是頸子越來越細長,同時頭部也被磨小了。此時,颱風和地震,都可能加速頸子的斷裂。

      「女王頭」被國內地質學界稱為國寶級特殊小地景,民國53年台北縣政府闢建野柳風景區。依過去照片推估,「女王頭」的頸部約可兩個人圍抱,現在是一個人就可以圍抱,圓周約150公分,直徑不到50公分,而每年風化速度估計0.2至5公分,依此推估「女王頭」壽命,很可能在20年後就自然斷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