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陽明山區的火山景觀
大屯火山群的兩種火山類型:一為錐形火山,這是由噴出的熔岩和碎屑岩層堆積而成,通常高峻、陡峭而雄偉,以七星山最為標準。一為鐘形火山,由黏度大而流動緩慢的熔岩堆積而成,因此坡度較為低緩,紗帽山為典型代表。
紗帽山是屬於七星山亞群,地形上可說明七星山南翼的一個寄生火山,是整個大屯山最晚噴發的火山。紗帽山,因為山形圓潤,遠看好像一頂官服烏紗帽,故有其名。地點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南端,海拔高度643公尺,是台北市郊一座相當大眾化的郊山。紗帽山步道的林相自然完整,具有溫帶及亞熱帶交會的生態景觀,隨處可見台灣山蘇、姑婆芋、筆筒樹;不時有可愛的小動物出現,沿途蟲鳴鳥叫聲不斷,十分悅耳動聽。到達山頂,有一處開闊的平台,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設有解說牌。從這裡可以往北遠眺七星山、大屯山以及小觀音山,山腳下就是陽明山公園,並且可以鳥瞰中山樓的全貌,陽明山區自然景象與人文建築盡收在眼底,坐著看雲起,令人心曠神怡。
小油坑位在七星山西翼,這裡的熱液及硫氣沿著斷層跑出來,與岩石產生化學作用,時間久了,使得岩石結構便的鬆軟,在地震或大雨後,這些鬆散的火山便崩落,形成今日的小油坑。
夢幻湖本身並非火口湖,大致是距今5600年形成的,可能是發生山崩堵塞峽谷蓄水而成。
馬槽是很著名的山崩地區,陡峭的岩壁是七星山東北翼的子蘇灰石角山岩,大約距今70萬年前形成的。
大屯西峰海拔約
980 米, 視野非常良好. 南方600餘米高的觀音山由此觀之頓時成了一座小土堆. 面天/向天山近的彷彿觸手可及. 關渡平原, 北投, 紗帽山華岡,
七星山主東峰, 大屯主峰亦清晰環繞四周。
Ø泥火山的種類
泥火山的外貌受噴發泥黏稠度的影響,大致形成五種類型:
1.
噴泥錐-泥漿黏稠度最高,常形成高數公尺的錐狀土丘。噴泥口直徑約數十公分,邊坡陡峻,常大於20度。例如烏山頂的泥火山。
2.
噴泥盾-噴泥口的直徑50公分以上,由於邊坡介於
5度至20度之間,不像噴泥錐那種急陡的邊坡,所以外形像個盾狀丘。例如養女的邊坡,所以外形像個盾狀丘。例如養女湖的泥火山。
3.
噴泥盆-噴泥口的直徑50公分∼2公尺之間,邊坡非常平緩,約在
5度以下,外形就像是裝滿水的臉盆。例如小滾水泥火山區的月世界泥火山。
4.
噴泥池-噴泥口不大,但所噴出的泥漿非常稀,常在窪地處形成直徑十公尺以上的泥池。例如大滾水泥火山。
5.
噴泥洞-噴泥口多在30公分以下。
Ø月世界的惡地形
世界位在台灣西南部丘陵起伏地區,大部份呈現光禿不毛、尖鋒利脊、溝蝕滿佈的地貌。出露的地層以泥岩分佈區域廣達280平方公里。由於泥岩岩性脆弱、透水性低,濕則泥濘,乾則崩裂,成為惡地。月世界是指古坑層的分佈地區,由於受雨水沖蝕,形成尖鋒利脊的地形景觀,這種景觀在明月當空之際,倒影在靜靜的二仁溪河水中,仿如廣月寒宮,故”月世界”之名應然而生,其範圍則指位在高雄縣田寮鄉的崇德村、古亭村、內門鄉的瑞山村及台南縣龍崎鄉牛埔村。另外,台南縣左鎮鄉草山村的泥岩景觀相同。近幾年來亦以草山月世界為名,成為泥岩另一處景觀點。台灣惡地景觀包括有泥岩惡地、礫岩惡地及石灰惡地,其中以西南泥岩惡地面積最大。
泥岩是一種沈積岩,它是細小岩石碎屑組成,顆粒大小介於黏土與粉砂之間,由於顆粒細、孔隙小、未變質,故易龜裂,不易著生。年復一年,層層剝蝕滿地都是土柱(差異侵蝕)與雨蝕溝交織的惡地,形成童山濯濯景觀。
泥岩風化剝蝕,主要決定表面、地下水、邊坡傾斜角、時間、當地氣侯和透水性等因素。本區的侵蝕作用強烈,但其作用僅影響地面表層,加上泥岩惡地地區的山坡坡度都很大,在物理及化學作用同時進行下,使表層岩層不斷的剝落、滑下,新的岩層又裸露出來,一次一次的持續進行著,導致泥岩組織、構造、工程特性受風化作用的影響,植物難著根生長,工程保固困難。
惡地形的形成除了原有地質條件之外,人類不當開發、濫墾不合理利用山坡地,導致加速地表惡化,當原生林相被破壞後表土流失,泥岩裸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