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舞蝶見風潮 遇見天空楊錦聰 自然悅音共和國 文人雅士話風潮 懸懸而望櫻花雨 愛樂小子夜精靈
------------------------------
訪問楊田林老師
民視記者蕭慧芬
東森媒體陳慈懿
學校主任看風潮
------------------------------
計 畫 簡 報
網 站 導 覽
      ※ 訪問民視記者蕭慧芬小姐

訪問民視記者蕭慧芬姐姐
訪問民視記者蕭慧芬姐姐
「與風潮唱片的認識,緣起於一場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記者會,當時覺得這家公司做的音樂好特別…」民視記者蕭慧芬姐姐露出她甜甜的笑容,跟我們敘述她與風潮唱片友好關係的開始。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採訪,她發現風潮用心經營這塊音樂產業,開發別人不敢做的音樂方向,老闆楊錦聰先生更為了理想,做出文化傳承紀錄。
聆聽臺灣生命力
蕭姊姊認為,風潮的音樂不只來自於對音樂的靈感而已,還有專業的敏銳度;能夠認真的發掘並忠實的記載屬於臺灣生命力的音樂。於是,海邊整理蚵殼的老人、市集裡小販的叫賣甚至小豬走路聲,這些生活中的節奏都能被記錄下來轉換成動人的樂章。而馬修•連恩的水世界,紀錄著一滴水滴,從南湖大山滴下後,沿著蘭陽平原流入大海旅行的音樂。由一滴水紀錄臺灣的生態與蘭陽平原的文化,聆聽這樣音樂著實令人感動。也惟有風潮具有豐富的創造力和專業的敏銳度才能製作出動人的音樂。
長期的合作夥伴
蕭姐姐談民視與風潮的合作關係
蕭姐姐談民視與風潮的合作關係
良好的合作關係來自於彼此的尊重與信任。蕭姊姊提到民視長久以來使用風潮唱片的音樂,從固定的新聞及氣象片頭到不同專題的音樂,在使用前都會徵詢風潮的同意,而民視更尊重楊錦聰先生希望風潮的音樂能用在好的地方的理想與堅持,不將風潮的音樂用於暴力或負面的報導上。這樣的尊重,贏得風潮的信任並建立長期配合的良好合作關係。
傳承民族音樂風
風潮將自己的音樂定位在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生命的關懷,因此除了我們熟悉的自然音樂和養生音樂外,有一種音樂是為了理想而製作的。蕭姐姐告訴我們,風潮在保存少數民族音樂方面所做的努力,他們除了錄製音樂以外,同時會做語言及文化的研究,讓欣賞音樂的人同時也可以認識整個民族。這種不計成本,為保存音樂文化所做的貢獻,令人十分的敬佩。
臺灣音樂國際觀
與蕭慧芬姐姐合影
與蕭慧芬姐姐合影
蕭姊姊認為風潮非常有國際觀,他們製作的每一張專輯都有英文名稱,並在國外設立銷售的據點。風潮將音樂,透過國外的展覽,將屬於臺灣的音樂成功的推向國際舞台。
從好奇到採訪到成為很好的朋友及長期的工作夥伴,一路走來,蕭姊姊對於風潮這家唱片公司,一定有著許多的佩服及感動!不僅在於風潮經營理念上的創新與理想,更在於每一個人對音樂的努力與堅持吧!

本網頁之音樂及圖片為風潮音樂及提供人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使用! ( Top )
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 愛樂小子 製作 聯絡信箱:lcc@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