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力軍】
(觀看影片)
|

|
從海軍除役
褪去威嚇的軍容
轉換行進於天涯海角的航向
任海水湧入艦身緩緩沉落 傲挺於海底之上
化作魚群穿梭悠遊嬉戲的家
無私的奉獻 不朽的守護 |
【廢棄軍艦的再利用】 |
過去除役的軍艦除了少數保留作展示,或是當演習用的標靶,大部分均由海軍拆下可用裝備後,經由拍賣解體,靜默地走入歷史。在每艘軍艦的除役典禮上,對於將被解體的軍艦,長年服役於該艦的艦長與官兵們,總是難忍不捨之情,因為軍艦之於海軍官兵就是海上的家,軍艦除役解體後,與軍艦一同巡弋海上的那些歲月從此只留存少數泛黃的照片與文史資料可供追憶。
漁業署為建構人工新漁場及魚族棲生新環境,於89年推動「礁型多元化,資源再利用」設置人工魚礁計畫之一項- 軍艦礁工程。近年適逢我國海軍新一代兵力陸續成軍,老舊軍艦紛紛除役,該批軍艦多在3千噸級以上,具有廣大的表面積及多重棲避空間的特點。在漁業署的努力與海軍總部積極配合下,自89年底至92年4月約3年餘,共獲海軍撥贈除役軍艦13艘作為軍艦礁,投放在臺灣沿岸各海域,為培育漁業資源作另類貢獻。 |
【無私的奉獻不朽的守護】 |

|
自漁業署提出將除役的軍艦改造成軍艦礁的合作案開始,民國89年11月第1艘軍艦礁
「萬安艦」沉放於宜蘭石城人工魚礁區,至今已有13艘除役軍艦加入復育漁業資源的行列, 臺灣沿岸海域已由卸除武裝的軍艦礁艦隊護衛著,他們挺立於海底,執行另一項永恆守護的任務。 |
【榮耀一生】 |

|
這13艘軍艦分別為戰車登陸艦-「中榮艦」,噸位最高的小艇母艦-「鎮海艦」,遠洋
救難艦-「大同艦」,兩艘國造運輸艦-「凌雲艦」與「萬安艦」,兩艘近岸巡防艦-「居 庸艦」與「武勝艦」,以及6艘陽字號驅逐艦-「岳陽艦」、「慶陽艦」、「當陽艦」、「萊陽
艦」、「綏陽艦」與「漢陽艦」。她們全都擁有輝煌的戰功,服役於美軍時,大多參與了二 次世界大戰、韓戰和越戰,為捍衛人類的自由和平而戰。其中,慶陽與岳陽二艦曾遭受日本
神風特攻隊的自殺攻擊,慶陽艦的彈藥庫爆炸起火,艦身嚴重受損危及全艦官兵安全,艦長 曾下令棄船,但她硬是撐過了這場浩劫,在失去了雷達之後,由官兵憑藉經驗,獨力駛回船
廠,進行修復後再投入戰場。如同其他英勇的艦艇,在歷次的戰爭中獲得無數的榮耀與功 勛。她們也為了守護臺海安全,貢獻了長達二、三十年以上的歲月,每一艘軍艦都曾有數千
名官兵服役於其上,一代又一代的海軍士兵交替接下重要的任務,與軍艦們共同戮力維護臺澎金馬的穩定與安全。 |
【軍艦礁的優勢】 |
軍艦礁有幾點較其他材質的人工魚礁為佳的優勢,其一為不易為海底泥沙所淹沒,以往的人工魚礁
多由水泥製成,礁體不易大型化,且較容易沉陷而有損功效。其二為資源回收再利用,成本低廉且整體效益持久而驚人,水泥製的人工魚礁,耗費了大量的經費,廢棄的船體與軍艦礁乃是資源的轉換再利用,且每艘軍艦礁的製作工程費僅約5百萬元,整體效益以50年來計算,預估將可帶給漁民至少5億元以上之經濟收益,且將來生態與觀光遊憩的效益又不可計數。 |
【製造軍艦礁的前置作業】 |
 |
 |
船體需要大事改造 |
船艦上的每一扇門都需拆掉 |
|
 |
 |
拆掉門做為魚兒的出入口 |
船身的牆壁面都須刨光磨平 |
|
 |
 |
磨平接觸面以免日後的研究人員受傷 |
鎮海艦寬敞的船塢上則放置電桿礁 |
|
 |
 |
船上的防火棉都要拆除 |
這些都是危險的污染源 |
|
 |
 |
船上的污油污水都要清除 |
讓軍艦再次展開新的生命 |
|
【軍艦礁的沉放】 |
 |
 |
13艘軍艦沉放地點 |
在船艙底部裝置炸藥引爆 |
|
 |
 |
在船艙底部裝置炸藥引爆 |
船身慢慢沉入海底 |
|
【軍艦礁區的海底照片】 |
 |
 |
船艙內的馬桶 |
長滿藤壺的炮台 |
|
 |
 |
甲板上覓食的魚群 |
覓食的魚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