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錦聰與風潮
風潮音樂的蛻變
風潮音樂的特色
帶領風潮走向顛峰
------------------------------
【
計 畫 簡 報
】
【
網 站 導 覽
】
※
風潮音樂的特色
因為風潮 生活有了音樂
照片提供:楊田林
在所有風潮的音樂專輯中,楊錦聰先生認為最有文化價值的是傳統音樂系列,他認為風潮人有幸能為文化略盡棉薄之力,更期盼能將流傳了千百年的人類文化,可以透過科技妥善保存,不會因公司的經營或存續問題,或個人而消失。楊先生以幾張專輯說明風潮音樂的特色:
消費市場的喜好
風潮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吳榮順教授合力誕生「臺灣原住民音樂紀實」系列,以深入現場、實地收錄的田野採集方式,原音重現部落歌聲;讓我們實際面對臺灣原住民多種多樣的音樂類型及文化。
森林狂想曲
大手小手 全民玩音樂
照片提供:楊田林
風潮近年來最有成就的作品,為現任風潮音樂總監吳金黛小姐所製作的「森林狂想曲」,製作團隊整整花了五年的時間深入全島森林。她用心傾聽蟲鳴鳥叫,重新編輯組合後,竟然另有一番動人的旋律,跳脫以往配角的限制,改以森林歌手之姿重新詮釋大自然的聲音,讓整張專輯呈現自然聲音與音樂融合的自然悅音,是聽覺的最大享受。
陶笛奇遇記
陶笛音樂家游學志的「陶笛奇遇記」是風潮首度在販賣音樂CD之外,積極推廣全民玩音樂運動。除了在唱片中附贈陶笛外,更擴大開辦陶笛研習營,由游學志先生教小朋友吹陶笛。楊錦聰先生期待著有那麼一天,小朋友接受了音樂的薰陶,放開了心胸的束縛,學會了音樂對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小小的心田中,開花結果的日子就不會遠。
海角一樂園
因為風潮 天地更寬闊
照片提供:楊田林
1998年國際知名音樂家馬修.連恩完成他在臺灣首度的環島旅程。從老人彈奏三弦的岡山公園到花東縱谷間的原住民部落,從迂迴蜿蜒的南迴公路到層巒疊嶂的太魯閣峽谷,從頭城的歌仔戲台到恆春的月琴會,有著馬修與臺灣這片土地的真情共鳴。這張獻給臺灣的專輯,是馬修.連恩對臺灣衷心的獻禮,是跨越文化與種族的音樂和絃。
遇見天空
最令楊先生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他自己的作品問世,讓他對心中那個想成為「楊錦聰」的自己有所交代。從1996年推出「素顏鴿」、「櫻花雨」,2000年,將近年來的曲子輯結為「遇見天空」,當作給他自己的40歲生日禮物,證明他即使不能成為一個出名的音樂家,也畢竟成了半個音樂人,得以一償夙願。現在的楊先生仍然持續創作,希望他在五十歲時,能再出一張最滿意的作品。
本網頁之音樂及圖片為風潮音樂及提供人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使用!
(
Top )
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 愛樂小子 製作 聯絡信箱:lcc@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