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像一隻孤鷹,總是獨來獨往,也說不定你更像冠羽畫眉一樣怕寂寞,總愛呼朋引伴一起玩耍……
每一次在演講的場合中,聽眾最常提出的一個問題是「關於那些昆蟲、鳥類、植物,我都不懂,那要怎麼帶孩子觀察自然呢」?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只要有熱情就好了」。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要取得任何資訊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帶領孩子進入自然的過程裡,不必擔心知識不足的問題,你只要願意撩起褲管陪孩子一起踏進爛泥巴地,尋找招潮蟹的家;跟孩子一起跳進水裡抓蝌蚪;甚至對已經看過千遍的蟲蟲仍能發出由衷的驚嘆「啊!好美的蝴蝶!」、「你看!瓢蟲在葉子上!」、「哇!螢火蟲!」──時時保持孩子般高度的好奇心,你的熱情就是引領自己和孩子進入自然世界的第一把鑰匙,接下來的功課就是跟孩子一同探索和學習了。
放手讓孩子TOUCH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大人對於某些昆蟲、動物,尤其是毛毛蟲、蛇類感到恐懼,往往不知如何引導孩子接觸自然生命。如果大人願意試著克服心理障礙,了解自然生命可愛之處,那是最好不過的了。若是覺得困難,至少要做到一點:不要把自己的恐懼,甚至是錯誤的認知傳遞給孩子,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判斷,也會阻礙孩子進一步探索的好奇心。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寬廣自由的的空間優遊探索,大人只要扮演好支持者與分享者的角色就夠了,其他的,大人就放手讓孩子去「TOUCH」。少教授知識,盡量引導孩子思考和觀察。我很喜歡向孩子提問,甚至把孩子提出的問題再丟回給孩子,我們一起動動腦思考,即使是很簡單的問題。
大自然包含了學習人生課題的所有媒材,人類窮極一生所學習的知識都脫離不了大自然的範疇。
在本書中,我設計了六十幾種自然生態遊戲,除了與知性、思考及啟發創意有關的遊戲之外,還包含許多與心靈、情感有關的活動,例如:「朋友樹」「生命樹」「想像一顆樹」的活動,我希望孩子用心和樹交朋友,甚至種一顆陪伴自己成長的樹,轉換角色設想樹的心情,從中學習欣賞其他生命並肯定自己的優點。
將自然大愛傳給身邊的人
自一九九六年我開始從事兒童自然生態教育工作之後,便對自己許下承諾,要以一枝筆及對教育的熱誠,為台灣的土地、台灣的兒童教育終身奉獻。而我自己的教育理念則是有一條清晰的脈絡牽引著──打開所有感官(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接觸自然,到認知、創造、聯想力的激發,而以觀想能力、心靈精細層次的鍛鍊,開發人類無限潛能為最終目的。讓孩子由興趣、認知到產生關愛,對生命敏感、尊重生命而達到萬物一體、萬般皆是愛的心靈層次──這是現今仍以智力掛帥的教育體制所忽略,卻是我對兒童教育所堅持的方向也是自我終身學習的目標。
作者:洪瓊君(張老師文化出版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