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魚礁的起源
--> 資源保育的重要
--> 人工魚礁的展望
----------------------------
回到首頁
簡報計劃
網站導覽

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漁業是海洋國家的重要產業,因此漁業在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年來漁業在政府積極輔導及業者努力經營下成績斐然,對於動物性蛋白質及糧食供應、漁民生計及漁村經濟等具有很大的貢獻。由於漁業是利用海洋生物再生特性的依存型產業,身為一個海洋國家,自然更冀望海洋漁業資源能生生不息,因此保護海洋生態及物種多樣性,創造優質的海洋環境,以及維護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

【人工魚礁區的功能區分】

為了讓有限的資源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未來人工魚礁區更需配合整體規劃結果,妥適作功能性的區分。
例如專為保育用途的海洋生態復育魚礁區、提供傳統漁撈作業的魚礁區、發展休閒船釣或水下觀光的遊憩魚礁區等等。
並且更需依據其功能屬性及區域內的漁業資源與環境特性,積極的就人工魚礁的礁型及配置來進行投設。期使魚礁資源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也可為不同海域營造出利基,藉著資源經營管理方針的調整,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適合投放於深海域並具有抗沉陷作用的大型鋼鐵礁,可規劃為傳統漁撈作業區。
大型軍艦礁可規劃為休閒及水下觀光遊憩區。
【建立人工魚礁上移植珊瑚的技術】

珊瑚礁在提供豐富漁業資源、作為漁業生物的孵育地、生態旅遊觀光、保護海岸、建造陸地等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維持,甚至增加健康珊瑚礁的數量,已直接攸關沿近海漁業資源的永續發展,並成為重要的海洋生態復育工作。若能夠在人工魚礁上移植復育珊瑚,則將使人工魚礁的結構與功能更接近天然珊瑚礁,加速漁業資源的培育,並促使人工魚礁具有自我成長和自我修復的作用。

就現階段人工繁殖成功之珊瑚種類,選擇適當之人工魚礁區來作移植復育。
【善用廢棄資材強化礁體的生態效益】

現階段人工魚礁的設計,普遍較偏重工程力學或結構設計方面的考量,對於此現象,漁政單位在參考國外相關經驗後也將有所調整,未來對於礁體的設計也將多多增加生態的考量。
例如利用牡蠣殼本身餌料生物培養能力較高以及棲蔽空間較多的優點,與人工魚礁礁體作結合設計,讓魚礁更貼近自然的生態樣貌,就是可評估規劃採行的一種方法之一。

牡蠣殼的回收一直困擾著環保單位,如將這些廢棄資材運用在人工魚礁上,可提昇礁體的生態功能。
【評估建構海山漁場的可行性】

利用數量龐大的水泥礁集中堆疊投放於深海域所形成的海山漁場,在鄰國日本亦有成功的案例,我國海域環境雖與日本不盡相同,惟在漁政機關多年執行人工魚礁工作的同時,亦有漁民多次建議應於台灣海峽水深60-100公尺處規劃投設人工魚礁,根據漁民的經驗表示,在深海區如有隆起的礁堆,往往就是極佳的釣場。

大型的水泥方塊礁,其表面積能為海洋生物帶來新的生活空間。
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 魚兒魚兒水中游隊 製作 聯絡信箱:lcc@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