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Municipal  Hsihu 

  Primary  School

聯絡我們 │ 歡迎您       

輔導室 愛心志工 家長會 學校日 輔導網絡 資源班 回首頁  
       

兩性教育

王逸慧

「老師!怎麼辦?我好像愛上學姐了,我會不會是個同性戀啊?」「老師!我在我女兒的書包發現同學寫給她的紙條,語氣有些曖昧,我也覺得她花太多的心思在與同學及學姐的交往上,不知道我女兒的性傾向有沒有問題,我實在非常擔心。」「老師!我覺得女校裡同學之間的互動好怪喔,太黏又怕對方嫌煩,怕同學說閒話,太獨立又會被批評不合群,交朋友真的好難!」「老師!有好幾次和異性朋友一同出遊時,我都感覺既彆扭又緊張,不知道怎麼和他們相處耶。」「老師!自從我交男朋友之後我的成績就退步了好多,而且情緒常會隨著我和他之間的和諧度起伏不定,我覺得蠻煩的」。

這是聖心學生與家長常和我談到的有關性態度與性教育問題,歸納這些問題,有對性傾向感到疑惑者;有因對學姐或同學的好感引發人際衝突而求助者;有正處於「渴望」與異性交往及「能否」與異性交往的內心拉鋸中而詢問者;因而藉由這次聖心報的出刊,我想談談這些聖心人所關心的青春事。

♀我是不是同性戀?否則為什麼我會對學姐或同學有莫名的喜愛?

我想,同學對學姐及同學有欣賞、愛慕的感覺的現象,可從三個方向來說明,首先是進入了中學,就是進入了人生階段的青春期,在青春期中,因為生、心理的變化,同學們開始會透過喜歡、學習、模仿、認同某一特定對象的言行舉止、服裝儀容及思想價值而到心理滿足,簡單的說,就是青少年開始會有明顯的「偶像崇拜」行為。當然,偶像不僅止於媒體的明星,包括學校的男女同學與學長姐,或因為個性爽朗,或因為外表俊美,或因為有特殊才能,都有可能成為崇拜或欣賞的對象,而聖心是一所女校,因此同學們在學校中欣賞的對象就多為同性的學姐或同學,可能因而誤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

再而依照人際發展階段而論,人們在人際上發展的五個階段分別是「無性別期」、「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異性群友期」與「異性密友期」。人在剛出生至三歲左右,並沒有性別的觀念,之後慢慢學習到男女有別,並且結交了許多同性的朋友,而後慢慢在同性朋友中尋找與自己想法、態度及價值觀相仿的閨中密友,此時約是青春期,也就是大概國、高中階段,在這階段中,因為性生理的生長與社交圈開始擴大,因而有許多與異性互動的機會,而後在互動中,人們開始尋覓與他(她)心靈契合、志趣相投的人作為終身的伴侶,共度一生。國、高中學生發展到「同性密友期」者屬多數,此時期的學生會發現自己的朋友或互動的對象多為同性,交往圈也多在同性朋友周遭,所以欣賞、崇拜、喜愛的對象也就從這些互動較多的同性友人中產生了。

第三個原因會對同性學姊或同學產生好感的原因,則可能與性傾向有關。有同學常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同性戀,我想引用性學大師金賽博士的研究來說明。金賽博士將人的性行為取向分成七個等級,分別是:

0:完全異性戀取向,無任何同性戀的成分。

1:大部分為異性戀取向,只有偶發的同性戀取向。

2:大部分為異性戀取向,一部份為略多於偶發的同性戀取向。

3:異性戀與同性戀取向約略相等。

4:大部分為同性戀取向,一部份為多於偶爾的異性戀取向。

5:大部分同性戀,只偶爾為異性戀取向。

6:完全同性戀取向。

此份研究中說明,屬於完全異性戀與完全同性戀取向者所佔的比例並不高,即說明大多數人的性傾向中多帶有部分異性戀取向與部分同性戀取向,只是此二者比例的高低因人而異。不過是不是完全同性戀取向者,還需要經過自我探索、認同及整合的過程(包括精神、心理等專業人員的認定)才能確定,曾有研究者建議台灣的青少年至少要到二十五歲左右,才可以確定自己的性別傾向是否為同性戀者,因為在二十五歲之前,青少年尚在求學階段,此時期因為社圈交不大或就讀男校(女校),接觸異性的機會不多,因而很可能將同性友誼解釋為同性戀,其實充其量這僅能算得上是一種「假性同性戀」,待日後擴展其社交圈後,此種對同性朋友心儀而欣賞的情況就會慢慢減少。不過無論性別傾向為何,都必須經過一段長期的探索與了解,所以不要急著下任何決定與判斷,多給自己一些時間與空間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發展出獨特的自我。

♀我很在乎我的朋友,可是我實在不知道怎麼拿捏分寸,好像距離太近或太遠都不適切?

國、高中的學生特別注重與同輩團體、同性朋友間的人際關係,因為與朋友相交時,可以增加自我了解,可以肯定自己的價值,可以發展個人社交能力,可以建立人生的目標,還可以抒解情緒等,有好多好多的優點,所以同性團體對國、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既然同性團體對同學而言是如此重要,以下有幾項原則可供你在與同性團體互動時參考:

一、要別人做你的朋友之前,先做他的朋友

也許你發現了,有些人從來沒有朋友相伴,因為他們太愛斤斤計較了,總想要別人先對自己好,相反的,有些人到哪裡都受到朋友的歡迎,因為他們總會替他人設想,會先友善地對待別人,所以人際關係是對等的,只要真誠地對待他人,別人自然會以相同的態度對你好。

二、真誠而不功利

一個人如果凡事都以「何者對我最有利」來考量,他的朋友一定會覺得他很自私,很不喜歡和他做朋友,因為朋友之間是情感的交流,不在進行交易,所以應以誠為出發點,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欣賞朋友的優點,容忍他們的缺點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所以當我們認識一個朋友的時候,先把他當成一本新的書,從中尋找他的優點,欣賞他的優點,看看自己是否有可以效仿學習之處。如果發現同學之間有一些缺點,我們可以試著委婉地告訴他,但請不要批評,也請不要要求朋友必須完美無缺,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點,也因為有缺點,才使我們有成長與進步的空間。

四、選擇適合自己的朋友

在與朋友相處時,不要強迫自己做所有人的朋友,也不要希望所有人都成為我的朋友,因為那是相當辛苦的事。所以如果有時候我們與別人相處,會發現不能與他溝通,或他的行為我並不能認同時,先試著換種方式再溝通,如果真的還是覺得很難相處,就認定它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吧。真心朋友要難尋,如果真能選到一個好朋友,就必須忠實、誠懇對待他們。

五、允許每個人的不同

有些人之所以會不快樂,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用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結果是既不滿意自己,也不滿意別人。所以,我們要接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背景、成長環境及思考方式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看法與價值觀,所以我們不要僅從自己的角度看待朋友、要求朋友,也不要生活在別人所設限的框框中,而要做自己的主人。

除了想法、態度上要尊重朋友,真誠相待之外,合宜的舉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學為了表示和同學之間的友好關係,會在公共場合表現出親暱的舉動或親密的肢體接觸,我認為這樣的舉止相當不適切與不合禮,且會讓身旁的人感覺困窘又不自在,所以與朋友相交,適當的距離與合宜的表現是重要的。再者,學校中有些同學會崇拜或欣賞學姊或同學,這些本無可厚非,可是如果因為崇拜而衍生出同學間爭風吃醋、互相攻訐的情形,或是因崇拜他人而帶給對方困擾,那就是不適當的交友模式了。

♀如何做才是健康的兩性交往模式?

人和人的交往不僅止於同性,隨著年齡的進展,特別是到了十三歲到十八歲以後的階段,對於異性的興趣會由團體的發展過程而增加,與異性的交往和接觸,也逐漸增加。而雖然時代在變遷,兩性交往還是要有適當的界線和階段性,才能建立正常的兩性關係。前者可讓男女之間彼此尊重,避免受到傷害,後者則可讓男女雙方深入的認識自己與對方,澄清彼此的需求,進而學習人際相處之道與培養解決問題能力,所以兩性交往,光靠單純的情感是不夠的,還有許多小細節,是要提醒你留心的。

一、先了解、接納自己

若過早對異性產生過份的興趣、幻想交往或沈迷於交友活動,則易妨礙身心發展,影響學業或事業,情緒不穩而引起種種困擾。所以與異性交往前,需先了解個人的身心狀態、人格特質及與異性交往的動機等,並且能勇於面對自己,接納自己不可改變的部分,才能自然地與異性交往。

二、了解男女生的特質

男生和女生的生理構造與心理傾向皆有其相異之處,比方男生較為粗獷,較偏好知識性的訊息,而女生心細溫柔,偏重情感的表達,所以對待異性朋友,需先了解男女的差異以及特性,才不會使彼此之間的感受與態度有差距,阻礙溝通。

三、表現合適的儀態

儀態包括容貌、衣著、行為舉止、表情與態度等。與異性相處中,儀態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指標,因此,若要使自己受人歡迎,讓別人對自己有好的印象,則宜外表整潔、端莊、衣著合宜,並表現出友善、有禮、親切、誠懇的氣質。

四、充實個人的內涵

外表的確可以吸引他人的眼光,給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不過如果男女雙方要長久的相處時,個人內涵的吸引則更具有影響力。因此,如果要具有吸引異性的魅力,就要培養個人內在的人格修養、學習處事為人的方法以及充實富厚的學養見識,使個人兼具外在美與內在美。

五、尊重對方,體諒別人

與異性朋友交往,不必盲目順從一切,所謂的尊重對方,體諒別人並不是要完全遷就對方,而是應以民主方式,坦誠爽快的對待對方,不偽裝,不耍心機,不隱瞞,當順從的不妨順從,而應拒絕的就要明確地表明,如此將可促進雙方的了解及友誼的深層發展。再者,不論是彼此的溝通過程、交往活動與言語動作間,都要給對方自由的空間,尊重彼此的意願和想法,才能使雙方相處融洽。

六、選擇適當的交誼方式及時間

男女交誼的方式宜選擇安全,有益身心不浪費時間和金錢的方式較佳,比如參觀展覽會、欣賞音樂、看電影、郊遊等皆是健康愉快的交誼活動,同時時間不宜太長太晚,尤其應該要避免晚間單獨出遊或無計畫的活動。

七、經濟分明

與異性朋友交誼活動的費用,應該共同分擔。如果都由男方負責遊樂費用,則會增加男方的經濟負擔,甚至容易產生糾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完全由男方負擔費用也會造成女方心理上的一項負擔。所以異性朋友間不要輕易的贈送或接受貴重的禮物,以免遭致誤會甚而產生日後的麻煩,所以如果真要贈送物品給對方,宜衡量彼此間的來往關係及自己的經濟能力,也就是要選擇適當的物品作適時適人的餽贈。

八、讓家人知悉自己的交友情形

與異性朋友相識之後,最好介紹給父母或其他家人認識,一方面可讓對方更了解你的家人及家庭狀況,另則有較多處事經驗的家人提供交友的經驗與建議,可協助自己的交友模式更為成熟。

有同學問我:「我可不可以交男朋友?」或者「我交了一個男朋友,可是我們常常起爭執,我實在不知道如何跟他相處才好」。我想,我實在無法回答同學「可不可以」或「應不應該」交男朋友,因為那必須視你交男朋友的動機與方式而定,不過我的建議是國、高中學生仍必須以求學為先,才不會錯失升學的路,再者,國、高中生都還在成長,外貌、想法、價值觀都還會改變,所以現在所喜歡的異性,可能過一陣子就覺得與自己個性不合了,所以,成長與求學階段,最大的目標應設定在努力讀書與充實自我。但這不是要你鄙棄愛情喔,而是儲備愛情的能力與資源,讓你日後更能擁有甜蜜的戀愛及美滿的婚姻!

 

實施計畫         活動報導          報章佳作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