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發展史 少棒之父 棒球教室 人物專訪 棒球的推動 天真球隊
-----------------------------
球場
規則
球棒
棒球
手套
壘包
文物
動作
-----------------------------
計劃簡報
網站導覽

首頁 >>棒球教室>>球場
日治時期的棒球場  
日治時期的棒球場地
(圖片提供:謝仕淵先生)
  在臺灣,棒球可說是最受國人喜愛的運動,臺北市的新公園棒球場於日治時期的1907年即已在該處興建啟用,據悉可能是臺北的第一座棒球場,也是全臺第一座。二次大戰之後,該球場更是銀行棒球賽的重要比賽場地。
  1918年,日本人在嘉義市東區山仔頂,建了一座當時號稱「臺灣第一」的公園棒球場,啟用儀式時,還特地邀請日本內地的法政大學來到嘉義,與鹽水港糖廠棒球隊比賽三場。
  臺灣的棒球場從田間、空地開始發展,至今已擁有數座國際級的球場。我們在葉國輝教練與老師的說明下,知道了謝國城先生致力推動棒球場的興建過程,從一張張舊球場到現在的新球場,更令人感受到臺灣對棒球的熱情。

棒球場的標準  
到美國洋基球場觀賞球賽
(圖片提供:本隊隊員王榮麒)
  棒球場地呈扇狀,比賽以本壘為起點。內野是本壘、一壘、二壘、三壘圍繞的菱形,打擊者打出安打後要以逆時鐘方向試圖依序上壘。本壘往一壘邊線右方和本壘往三壘邊線左方都是界外區,反之為界內區。外野就是內野之外的界內區。
  在場地的畫設部分,壘與壘之間的距離為九十英呎(27.431公尺),投手板距離本壘板為六十英呎又六英吋(18.44公尺)。雖然在棒球規則當中,對於全壘打牆的距離必須至少有兩百五十英呎(76.2公尺)以上之外,沒有強制性的規定,但有特別強調從本壘板到全壘打牆兩翼的距離須在三百二十五英呎(99.058公尺)以上、中外野以四百英呎以上(121.918公尺)為理想。
棒球場地
(圖片繪製:本隊隊員王榮麒)
《本頁文字編寫:王榮麒、吳昱陞》
《本頁文字資料來源:台灣棒球維基館、葉國輝教練》
大直國中 天真球隊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