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發展史 少棒之父 棒球教室 人物專訪 棒球的推動 天真球隊
-----------------------------
棒球的起源
東洋野球到臺灣
能高棒球隊
前進甲子園
戰後的強心劑
亞洲盃棒球賽
紅葉少棒隊
臺中金龍少棒隊
輝煌三冠王
-----------------------------
計劃簡報
網站導覽
首頁 >>棒球發展史
棒球比賽的盛況
(圖片提供:本隊隊員王榮麒)

  棒球,是一種需要團體合作的球類運動,正式比賽人數最少應有9人。比賽球員分為攻、守兩方,利用球棒、棒球和手套,在一個每邊九十英尺的扇形場地裡進行比賽。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當進攻球員爭取上壘,一壘一壘的向前推進,直到跑回本壘就可為自己的球隊獲得1分,九局賽後得分高的一隊為獲勝隊伍。

  自清朝以來,棒球運動在臺灣的發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日治時期(1945年以前)的殖民主義色彩,到戰後時期(1945年~1960年代)的蓬勃發展,再到三級棒球時期(1960年代~1980年代)的民族主義狂熱,最後成棒時期(1980年代~1990年代)打入國際比賽及職棒時期(1990年代~現在)邁向多元化階段的歷程,棒球運動的發展就如同一世紀以來臺灣社會變遷的縮影。

  這一單元,我們將從1906的野球開始,介紹棒球運動如何變成臺灣重要的推展政策,而成為國球。至於近年來的棒球發展,則留至第五單元做後續的訪問。

《本頁文字編寫:陳緯、陳穎涵》
《本頁文字資料來源:台灣棒球維基館、謝仕淵先生、葉國輝教練》
《本頁動畫來源:謝國城棒球文教基金會提供》

 

大直國中 天真球隊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