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剛從養殖沿近海漁業組調到遠洋漁業組的林叔叔】
|
漁業署遠洋漁業組的林國平叔叔接受我們的訪問,咦!我們不是要訪問養殖沿近海漁業組的業務嗎?怎麼訪問遠洋漁業組科長呢?原來,林科長是今年才調到遠洋漁業組的,他原來可是負責養殖沿近海漁業組的業務喔!有問題問他就對了。我們請林叔叔談談海洋保育的觀念,林叔叔說,什麼叫做保育?它是指合理的利用自然界生態體系的資源,而且在維護生態體系穩定平衡下,讓資源永續利用,所以「保育」兼具有保護培育與合理利用之雙重意義。
漁業資源保育工怍,是將漁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以提高沿近海域內之漁業生產力。除規劃沿岸漁業資源保育區,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培育,並經由漁場改造(人工魚礁投放)
及資源培育 (種苗放流),以彌補自然生產量之不足,希望能恢復已呈衰退現象之漁業資源,使台灣沿岸漁業資源之利用,能進入一個更高旳層次,也就是說,希望由獵捕性的漁業經營型態,進入放牧性的栽培漁業型態,使漁業資源得以永續開發利用。因此,漁業資源保育是維繫台灣未來沿近海漁業發展興衰的關鍵。
|
【成效最好的是軍艦礁】 |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
1,600餘公里,小島70餘處。西部海岸緩和平坦,東部海岸陡峻水深,資源豐富。同時台灣地理位置適中,往返世界各大漁場都很方便,使台灣具備發展海洋漁業的優良天然環境條件。
沿近海漁業資源伴隨著經濟發展,在民國40年代及50年代初期呈現持續且穩定的成長,而沿岸漁業於民國60年代初期,生產量便陷入谷底,這明顯指出,臺灣沿近海漁場已呈老化現象,沿近海域的漁業資源,已無法相對滿足逐漸增加的漁業活動與消費需求,部分漁民為維持生計,更以不當手段進行捕撈作業,而大肆破壞漁業之資源,加上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旳缺乏,以致沿岸、河囗孕育漁業資源極佳的場所,現在已不適應魚、貝、介類的棲存。因此政府為有效防止漁場老化,並改善海域底層環境,提供魚類棲息、繁殖場所,開始大量製造投放各類人工魚礁,藉此人工魚礁的投放,來培育漁業資源,達到保育沿近海域漁業資源之目標。
聽完林叔叔介紹投放人工漁礁的目的,我們對想出這點子的人,真是太佩服了!林叔叔說,這是別的國家先實施的方法,再經過世界學者參加會議後,再由各國評估效益後實施。我們實施成效最好的是軍艦礁,從軍艦礁區裡拍回來的照片,真是美麗及讓人讚嘆!由於專家學者的努力,魚兒慢慢的有了一座座新的海底城堡,相信,沿近海的漁業資源,一定會更加豐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