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人情味•臺灣味•山珍海味
介紹擔仔麵 介紹好記擔仔麵歷史 介紹好記擔仔麵的人物 介紹好記擔仔麵的菜餚 介紹好記擔仔麵的特色產品 顧客訪談與問卷 團隊介紹
臺灣俚語
好記贈品
藝品文物
懷念老歌
計劃簡報
網站導覽
  「好記」之臺灣藝品文物

走入「好記」第一眼印象感覺好像回到四五十年代的臺灣社會,有老舊鐘擺時鐘、阿媽年代用的菜櫥、轉盤式的老舊話機、八仙彩、老月琴、布袋戲偶、泛黃的老舊廣告圖片及獅頭,甚至還有臺灣義賊廖添丁的戶籍謄本等,包括有臺灣民間技藝之「燈籠」、「彩繡」、「交趾燒」、「木雕」、「玻璃藝術」、「布袋戲」等之藝品文物,可真是臺灣味十足。問林老闆為什麼放那麼多臺灣老舊藝品文物?林老闆說:「好記」賣的是臺灣料理,當然要讓客人一進門就能感受濃濃的臺灣味。
林老闆回答得輕鬆,我們卻有這樣的感受:沒有相當的熱情是不可能花那麼多錢與時間投入這樣的工作。從「好記」處處可看到的臺灣文物、藝品,「好記」賣的不只是擔仔麵、臺灣料理而已,賣的更是臺灣文化、臺灣感情。我們整理一些「好記」擺設的文物、藝品,介紹於下:
「好記擔仔麵」金字招牌的八仙彩
「好記擔仔麵」金字招牌的八仙彩
「好記擔仔麵」金字招牌的八仙彩
新好記店門口掛著「好記擔仔麵」六個金色招牌的八仙彩。
八仙彩是一橫幅布上繡著八仙的圖案,圖案由客人指定,沒有一定規矩。彩繡有立體與平面之別,立體彩繡是將圖案畫在布上後,先用普通線及較粗的綿繩將一塊塊棉花依圖樣固定在布上,再用金色、銀色的線細細密縫於其上。平面彩繡則不用金銀,用普通五彩顏色。
臺灣民間八仙彩大半使用於結婚、拜神、或新屋落成等慶典場合中,有些外國人也買回去當裝飾品。但現在沒有八仙圖案的類似橫幅彩繡,也統稱八仙彩了。
八仙人物的陶製藝品

八仙人物的陶製藝品
八仙人物的陶製藝品
這是貼在舊好記餐廳牆上八仙人物的陶製藝品,「八仙」是宗教神話故事人物,指的是鐵拐李 、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仙人。傳說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漢鍾離有鼓,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及簫管,何仙姑有竹罩、韓湘子有花籃、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大拍板,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可是明明是八仙,怎麼會有九尊陶像?原來「好記」加了一仙,就是中間那尊駕著白鶴的「南極仙翁」,象徵長壽。
宋江陣藤盾

宋江陣藤盾
宋江陣藤盾
這是掛在舊好記包廂牆壁上的「宋江陣藤盾」。
臺灣各地節日慶典或迎神賽會,可見到宋江陣的表演。宋江陣從明鄭時代農閒、節慶、神誕等日子做的軍事訓練,演變成現在地方廟宇在迎神賽會表演時,召集地方的青壯年,利用農閒或夜間練習,凝聚村民向心力,又可鍛鍊身體的活動。宋江陣依組成人數可分三十六人陣、七十二人陣和一百零八人陣,表演時手執兵器做遊行巡境或拳腳武藝以及陣式變化的表演,具有宗教驅邪保平安的功能,在巡境時可發揮安定民心的效果。
玻璃花瓶飾品

玻璃花瓶飾品
玻璃花瓶飾品
這是裝飾於大好記,陳列之玻璃花瓶飾品,色彩五顏六色,顏色鮮豔,造型美觀。
傳統的玻璃工業,大多依賴手工製作。先熔燒矽砂原料成黏稠流動塊狀,再用鐵管挑出,以彈吹的方式將塊狀物膨脹成形,經過冷卻便完成。
臺灣的玻璃工業並不普及,具備優越發展條件地區首推新竹,當地蘊藏豐富的天然氣和矽砂,至今新竹仍是臺灣玻璃產業的重鎮。
柑籮老獅祖

柑籮老師祖
柑籮老獅祖
臺灣各鄉鎮城市,每逢春節、慶典或神明誕辰,都會有舞獅的表演。舞獅在臺灣俗稱「弄獅」,舞獅的團體稱為「獅陣」或「獅團」。在臺灣以新竹為界,分南部獅與北部獅,南部獅的獅頭為「閉口獅」─獅頭的嘴固定,不能隨意開啟。北部獅的獅頭為「開口獅」─開口獅獅子的嘴張得很大,下巴用篩子做成,所以又稱為篩子獅,流行於臺灣北部。
這個「柑籮老獅祖」獅頭有六十年的歷史,用竹編的柑籮糊上三十幾張厚紙做成,嘴巴可以動。
木雕新娘床
木雕新娘床
木雕新娘床
這張木雕新娘床,放置在大好記的地下室,床上還有古時候婚禮新郎、新娘戴的頭冠。
臺灣早期農業社會,鄉民生活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飯後除了全家圍坐閒聊外,就是上床睡覺。早期的床不僅有供人睡覺休息的功能,也表現了極高的藝術美。富貴人家的床採用烏心石木、紅木或檀木等上好木材,床的設計雕刻多以吉祥圖案為主,如麒麟送子、鳳凰呈祥等,氣氛熱鬧非凡。這可是一般人台語所說的「紅眠床」。
立體彩繡

立體彩繡
立體彩繡
大好記地下室屏風上,以八仙人物為主題, 色彩鮮豔的立體彩繡。
彩繡與傳統民間衣飾的關係密切,早期臺灣婦女的衣服大多由婦女親手裁製和彩繡。彩繡絲線的顏色,除了亮麗的金、銀色外,也有紅、藍、紫、綠、粉紅、白等艷麗繽紛的顏色。彩繡的圖形可利用或模仿一些型紙花樣。彩繡的技法有立體繡法與平面繡法兩種,也有二者混合作成的。刺繡題材除了花鳥、山水及人物,還有八仙彩及福祿壽三星高照。

「八家將」臉譜
「八家將」臉譜
「八家將」臉譜
阿美飯店一樓餐廳牆壁上,擺設之「八家將」臉譜木頭雕像。
所謂「八家將」基本的成員是指甘、柳、范、謝四爺合稱「四將」;春、夏、秋、冬四神併稱「四季神」,加起來合稱「八將」。臺灣民間傳統陣頭技藝表演活動,不僅是傳統農業社會人們的主要娛樂和祭典的一部分,更是聚落裡重要的社會活動。「八家將」 常見於民間陣頭技藝行列中,其特殊的臉譜彩繪令人印象深刻。臺灣最早的八家將起源台南府城,八家將主要的任務,就是在主神出巡時,協助捉拿妖魔、鬼怪,通常是香陣開路、押陣和維持秩序,也兼有消災解厄的功能。

布袋戲人偶
關羽與張飛的布袋戲人偶
關羽與張飛的布袋戲人偶
阿美飯店一樓餐廳牆壁上,擺設三國演義故事中關羽與張飛的布袋戲人偶。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是融合文學、音樂、詩詞、歌劇、美術、雕刻、刺繡、特技等藝術創作,是最具臺灣本土色彩的地方戲曲之一。 民國36年李天祿的「亦宛然」布袋戲表演將功夫應用到戲偶上施展,利用七彩燈光及炮火配合表演,開了金光戲的先河。民國59年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布袋戲,掀起了民間請戲看戲的熱潮。布袋戲成了電視的寵兒,形成了電視布袋戲的全盛時期。今年2006年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的「尋找臺灣意象」票選活動,「布袋戲」打敗臺灣聖山「玉山」,成為最具臺灣意象的代表,未來將帶領臺灣走向國際。

交趾燒
「劉備三顧茅廬」之交趾燒
「劉備三顧茅廬」之交趾燒
阿美飯店外牆鑲嵌著三國演義故事中「劉備三顧茅廬」之交趾燒。
交趾燒又稱為交趾陶,清朝年間發展於臺灣嘉義的一種多彩釉軟陶,臺灣古老的廟宇通常在山門內外牆壁上,或廟頂一角,鑲嵌著許多色澤鮮艷、造型傳神,極具民間藝術風格的交趾燒藝品。交趾燒在臺灣廟宇藝術中扮演極重要角色,通常一間廟宇中所需的交趾燒件數多達數千件。臺灣交趾燒製作者以嘉義葉王為代表,葉王的陶藝作品曾被譽為「臺灣絕技」、「東洋國寶」,顯見其技藝非凡。

背景音樂:金企鵝唱片─咱的歌臺灣歌「關仔嶺之戀」吳晉淮唱 ( Top )
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 愛麵族 製作 聯絡信箱:hsyea@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