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戲劇角色
文武場
身段動作
歌仔戲曲調
-------------------
回到首頁
計畫簡報
網站導覽
 
 
 

歌仔戲的曲調從「歌仔」說唱到歌仔戲行成後的「七字調」、「大調」、「背思」、「雜念仔」等戲曲化唱腔,發展至今陸續吸收了其它劇種的曲調和民間歌謠,使歌仔戲曲調更加豐富,如:「七字調」、「都馬調」、「雜念仔」、「大調」、「背思」、「留書調」、「慢頭」、「吟詩調」、「挫琴調」、「五更鼓」、「乞食調」、「陰調」、「狀元調」、「江湖調」、「新北調」、「緊疊仔」•••等非常多,運用無固定的模式,通常依劇中的情境安插曲調,其中以「七字調」、「都馬調」最為常用。
「七字調」是以七字一句,四句一牌,保存了閩南歌謠的特色而得名,如:「身騎白馬走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放下西梁沒人管,思念三姐王寶釧。」這首可稱為歌仔戲國歌。「七字調」它不但具有濃厚的台灣鄉土色彩,而且在歌仔戲裡使用最為普遍,是歌仔戲當中最重要的曲調,也是基本曲調,在學唱歌仔戲之前,一定要先學會七字調,一齣戲如果缺少了「七字調」,可說不能稱之為歌仔戲了。
另一個曲調,也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歌仔戲當中,使用最普遍的,歌仔戲同樣不能沒有它,如果沒有它就不像歌仔戲,這個調叫做「都馬調」。它與七字調不同的地方在於,七字調是七字一句,都馬調可以十四字一句,也可以十字一句,八字一句,也較為即興,演員如果忘詞了可以即興自由發揮。
歌仔戲曲調多以六角絃、大廣絃作為伴奏,配以唱詞,或唱或念,唱詞蘊藏了早時語言的豐富、完整、活潑與細膩,演出故事情節、傳述勸世警句。 它在速度上和樂句的即興上,做了很多不同的變化。比如在速度方面,就常以不同的快慢表現不同的曲趣和情感。像一般的敘述,就多用中板,憤怒的時候用快板,悲傷時用慢板。在樂曲的變化上,則多隨個人的即興演出而有所不同,幾乎每一個被唱出的歌仔戲曲調都不會雷同。
我們特別商請明華園提供由陳勝國先生填詞的十二首歌仔戲曲調,這十二首歌仔戲曲調都是明華園精典大戲裡的精華片段,喜歡歌仔戲的戲迷總能琅琅上口,陶醉在明華園的戲界桃園中。

--- 請點選以下連結欣賞歌仔戲曲調 ---
界牌關傳說
(吟詩)
界牌關傳說
(七字調)雜念
界牌關傳說
(七字調)
劉全進瓜
(新北調)
蓬萊大仙
(都馬調)
真命天子
(四空仔)
界牌關傳說
(唱調)
逐鹿天下
(背思)
蓬萊大仙
(五開花)
南國清秋
(將水)
劉全進瓜
(緊疊仔)
劉全進瓜
(陰調)
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 西湖紅孩兒隊 製作 聯絡信箱:hsyea@tp.edu.tw